年終歲末之際,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迎來了30歲生日。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防水年會也隆重召開。會上,協會理事長朱冬青指出,在中國經濟大環境影響下,建筑防水行業總體運行平穩,主要產品與上年增長持平,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高于整個建材行業增長。
質量提升再上新臺階
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積極推動防水行業的改革向縱深發展,各項工作均進展順利,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重點工作。朱冬青指出,2014年我國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總產量預計達1672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其中,新型防水材料產量達156179萬平方米,占建筑防水材料總產量的93.38%,瀝青油氈類防水卷材的產量為11077萬平方米,占6.62%。在這些數字背后,從國家質檢總局到中國建筑防水業同仁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積極推動質量提升向縱深發展
2012年—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一直將建筑防水卷材列為重點監管的產品,并在全國范圍內針對防水卷材開展了一系列質量提升工作,如“質檢利劍行動”、分類監管、實施《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2013版)》等。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會議還決定,質監系統要抓緊制定消費品重點監督目錄,指導全系統加大對消費品及其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2014年質檢總局將對建筑防水卷材等10類產品,在全系統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加快推行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
國家質檢總局表示,中國將加快推行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對嚴重失信違法的企業,在經濟上重罰,在法律上嚴懲,在社會上曝光。并且加快推進全國企業質量信譽檔案數據庫系統的和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推進《企業質量信用報告》主動發布制度。
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
2014年,協會協助質檢總局完成了《建筑防水行業質量風險報告》。監控工作以消費品為重點,以產品質量中影響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因素為內容,廣泛動員組織社會資源,建立以風險信息采集為基礎、風險監測為手段、風險評估為支撐、風險控制為目標的工作體系,形成以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機制,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切實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朱冬青強調,企業是質量提升的主體責任者,質量提升的工作最終要落實在企業。協會自推動建立促進建筑防水行業健康發展產業聯盟(13家企業)開始,相繼推動6個省(區)市建立了地方骨干企業聯盟(60多家)和防水行業打假保優協作網(31家企業),形成了100余家骨干企業構建的主力軍,它們是行業質量提升、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中堅力量。
此外,中國建筑防水協會還向質檢總局提出了《關于開展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質量專項監督行動》,建議重點對有證企業生產非標產品的問題監督。